close

是的~我有隱疾...


夏天的時候我的腳就會開始長出一顆顆的小水泡,有時多有時少.而且...很癢...


醫生說這叫汗泡疹...


其實已經發作好幾年了,以前都不是很在乎還誤以為它是香港腳...因為真的很像!!水泡,癢加上好的時候會脫皮,腳底脫皮真的蠻丟臉的...


西醫的說法是汗泡疹發生的原因不明,可能是和內分泌或情緒壓力有關,只能吃類固醇藥物.去年我也有去看過中醫,中醫的說法是脾胃虛弱無法排濕,不過去年我整整看了半年的中醫也沒有改善...但是中醫也有說跟飲食也有關係,少吃筍類和鳳梨就會好很多,所以我現在幾乎不碰這些,不過還是沒有改善...好不容易去年天氣開始轉涼,汗泡疹也慢慢消失,沒想到最近天氣一熱它又開始發作了...


汗泡疹真的很困擾我,長在腳上害我都不太敢脫鞋,因為很醜很怕被誤會是香港腳,而且我發現發作的時候會腳臭...(天阿~我真的太不顧形象了...)但是也慶幸它不是長在手上,因為也有很多人是發在手上,這樣的話就更慘了~


我可能還會繼續找別的中醫試看看,畢竟我想根治它(好像沒辦法...)因為它真的讓我很困擾...


以下轉貼


 


健康百科
夏季易得汗泡疹
保持乾燥 避免溼熱
2005年06月21日

夏季高溫易出汗,溼熱的皮膚,不管男女可能會患有汗泡疹,但以中醫觀點來說,會認為體質關係,更易讓手腳產生一個個小水泡的汗泡疹,且癢得不得了,因此,快看看到底要如何預防或治療汗泡疹。
報導╱劉詩翎、王雪玲 攝影╱高世安

汗泡疹是經常在夏天急性發作的慢性溼疹,且常見於20-30歲的青、壯年男女,雖然至天氣入秋後可慢慢痊癒,但若沒經治療根治,每年夏天還是會連續發生,不堪其擾。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中醫師申一中表示,除了氣候溼熱因素,汗泡疹也與脾胃虛弱、濕滯內蘊,無法排溼有關,因為脾胃虛弱,就無法運化水濕,風熱外阻、濕氣將下注流於皮膚而形成汗泡疹,且在疲倦、勞累時最容易發作。

汗泡疹是什麼
汗疱疹其實是一種特別的溼疹,以前曾誤以為它是因多汗排汗不良,所以才在手掌、腳掌邊長出一群群小水泡。事實上,汗泡疹也會發生於乏汗症者,且大多數病例組織學的檢查又無法證明小疱與汗管的關係,因此汗泡疹與多汗症無直接關係。

可能原因
目前汗泡疹直接的原因其實還未明,但以下幾點都是可能形成汗泡疹的因素:
*季節、天氣、溫度的關係。
*因異位性體質所致。
*個人情緒及內分泌失調。
*對清潔劑過敏或接觸化學製劑。
*脾胃虛弱、無法排溼

症狀表現
一旦發病會出現透明像珍珠樣的芝麻或米粒大小的小水泡,並對稱性的分佈在手掌或手指的兩側面、腳掌底或側邊、腳背或手背上,非常癢。患者多忍不住抓癢,抓破後就會出現紅腫、水泡破裂,且會有透明黏液流出,等到乾燥後會有脫皮現象,癢的感覺才會稍緩解。

發生在腳背上的汗泡疹。


水泡破裂乾掉形成的脫屑現象。


汗泡疹與香港腳異同表
汗疱疹也常會發生在腳部,當發生在腳底時,水泡破裂乾掉會形成脫屑的現象,常常就會被誤認為是足癬(香港腳),以為會癢的就是香港腳。

如何預防

少吃冰冷物
少吃冰冷的寒性食物,以免腸胃功能不好,造成脾胃虛弱、濕氣更重。

少接觸清潔劑
手部不要直接接觸清潔劑或化學製劑,以免清潔劑成分刺激到皮膚。

加強脾胃機能
脾胃虛弱的人,需改善脾胃機能,可多吃四神湯,讓水、溼正常代謝,就能改善症狀。

保持手腳乾爽
洗完手腳都要擦乾,並保持手腳的乾爽。腳部盡量要選擇通風、透氣的鞋子。


治療方式

內服
申一中表示,汗疱疹復發率高,但不具傳染性。中醫認為,治療上可分寒濕或溫熱兩類體質,如寒濕體質,則須開脾健胃:溫熱體質則宜清利濕熱,並內服化濕導滯湯,藥材如蟬蛻、陳皮、澤瀉、麥芽、滑石、甘草、茯苓、蒼朮。

西醫
蔡長佑醫師表示,治療是用外擦類固醇藥物,早晚各擦1次,約2-3禮拜會自然痊癒。嚴重者會以口服止癢藥治療。

外服
除內服外可外擦紫雲膏來塗抹患部,建議早晚各擦1次,可止癢。


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中醫師
申一中

醫師說
若懷疑為汗泡疹,切記不能自行亂塗成藥,否則可能併發其它的皮膚病變,必須就醫診斷,因許多人都自以為是感染香港腳,而使病情更難控制。


書田診所皮膚科
醫師蔡長佑

如果癢得受不了,一定要就醫,也不要自行擠壓或針刺水泡,以免併發細菌感染,尤其是在腳部的汗泡疹,更易細菌感染。

【蘋果日報】


http://blog.sina.com.tw/dailyliving_1/article.php?pbgid=7810&entryid=13437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ammili68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